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试论古代儒家之“智”

试论古代儒家之“智”
上传会员: yuyarer
提交日期: 2013-12-12 21:04:57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2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试论古代儒家之“智” (需要:3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7165
试论古代儒家之“智”

[摘要]智者当慎独淡定,保持平常心,才是人生之道。我们为工作,生活的拼搏,不管在生活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在工作中是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追求目标过程是真实的,是我们自己能切身感受到的。因此,可以说,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成功,不是用地位、金钱来衡量的。明智的人都懂得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美好的明天,好好地享用属于自己的每一天;我们可以说,人只要知足,生活就会开阔起来,古今中外很多故事都证明了“知足天地宽”的道理。由此可见,“知足常乐”正是一种真正的智慧。
[关键词]  智慧   仁爱   勇敢   仁德   择邻而居   择友而处   知足常乐
我国古代儒家认为,智是人生追求的重要美德之一,并逐渐提升,使之成为自身的仁爱道德之信条,首先,要明确的是智慧是仁爱的基础,要得到真正的仁慈,就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智慧。具体来说:智者要“择邻而居,择友而处”。以修自己的仁德并长自已的智慧。
儒家认为,智是作为“仁人”的前提条件,没有智就谈不上仁。孔子也曾说,①未知(智),焉德仁?《论语·公冶长》译,没有智慧,哪里能算得上仁慈呢?孟子也十分重视智利于仁的巨大作用。孟子认为,智者博学多识,目光远大,所以能认识仁而自觉地实行仁。孟子认为:君子首先要自己智慧远大,然后才能帮助他人更加智慧远大,他还认为智者达到圣人理想人格的条件之一,在仁智关系上,孔子还提出了“知及仁守”的关点。孔子认为,理想人格的培养,就是由智到仁,进而达到不固,不仅智慧不能得到稳固发展。甚至因“仁不能守”会得而复矢。因此,孔子告诉人们,只有“知及仁守”智才能发展,仁也才能得到发展。至善至美的理想人格也才能最终完成。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浅谈《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 下一篇浅析《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艺术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