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 |
 |
上传会员: |
yuyarer |
提交日期: |
2013-12-12 19:27:31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1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 (需要:3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5909 论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 【内容摘要】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他的宗旨是强调仁爱精神和社会伦理责任,这一点对于现代人的人格塑造及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语》中说:“用政令来管理百姓,用刑罚来约束他们,百姓只能暂时的免于犯罪,但不明白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去教化百姓,用礼制来约束他们,百姓便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能自己纠正错误。”现阶段中共中央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儒学的“中庸”思想,讲的就是和谐之道,儒学的“道德”礼制,是一种优良的社会传统,因此它们都值得我们宏扬和发挥!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几千年来,它为维系家庭和谐、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我认为在实施这一伟大目标的进程中,孝文化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儒学文化 孝道 和谐社会 一、孔子的核心理念:仁 孔子作为诸子中的一子,儒家作为百家中之一家,其思想的根本宗旨在于继承三代文明余绪,特别是周公倡导的“敬德保民”的礼乐文治教化思想,以发自人的血缘亲情的仁爱精神唤起人的道德理性和社会伦理责任,克明俊德,继善成性,开物成务,修己安人,使分崩离析的社会重新复归于秩序、稳定与和谐。为了说明孔子的宗旨,需要进一步寻译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仁”的规定。如何求仁成仁,孔子有多方面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 1、仁者爱人。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