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微笑 伤感的牧歌
[摘要]《边城》用人性的笔墨描绘了一个优美、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自然、生命、人性在这里达到和谐统一。边城人民面对封建宗法势力,固守着美好人性这块领土。作者借善的悲剧引起人们对美的毁灭的深沉思考,使作品染上忧郁色彩。《边城》是一首伤感的散文诗,用浑然一体的象征手法,变动开放的环状结构,使作品魅力倍增。
[关键词] 完美人性 宗法观念 美的毁灭 散文诗 乡土风情
一、忧郁的微笑
《边城》发表于1934午1--6月的《国闻周报》,自诞生之日起,便成了评论界的一个焦点。刘西渭曾称这是“一部田园诗的杰作” “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面对作者笔下古朴优美的“边城”世界,人们神往、礼赞;但《边城》本“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桃源上行七百里路西北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希望人们“对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在“怀古幽情”与“噩梦苦笑”的杂揉中,同时得到一种“勇气同信心”,寻找回人类失去的岁月。
1、与自然契合的人性神庙
谈到《边城》的创作,沈从文曾说过:“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的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式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为了展示一种人生形式,为了构筑爱与美的神庙地基,沈从文将目光洒向了古老的湘西大地,选择了拥有原始风情的边城世界。
(1)富有诗意的人间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