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金笔下的“叛逆人物”形象
[摘 要]:巴金始终以战士的姿态从事写作,许多小说都写旧家庭的罪恶与崩溃,以及青年一代的叛逆与反抗,热情讴歌青春,尽情抒发时代的苦闷,受到广大青年读者的欢迎.《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是表现革命和恋爱的题材,写二三十年代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反抗,追求与苦闷,展现他们复杂变化的思想情绪,使当时青年读者从中读出他们同代人的种种心境,思考不同的生活道路.巴金另一类小说以描写封建家庭腐败与衰落为题材,其中《家》的成就与影响最大,是现代文学的又一经典之作.该小说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特别是那些年轻女性,大都成为包办婚姻和封建迷信的牺牲品;作品对觉慧等青年叛逆者给予极大同情,表现他们对于未来和理想的勇敢追求,喊出要控诉旧制度,要为自己大胆争取幸福的呼声;小说有意把叛逆者觉慧和他的长兄――清醒而又懦弱的悲剧人物觉新作比较,体现知识分子不同的人生追求.
[关键词] :觉新性格 对个性的绝对追求 寻找的历程 叛逆意识
巴金对叛逆人物的刻画,是通过人物对比表现出来的。首先是觉新形象的塑造。
巴金笔下的觉新性格,与阿Q性格一样,已经超出了人物本身的意义,成为人类某种普遍性的悲剧。什么是觉新性格?在我看来,觉新首先是一个懦夫,其次又是一个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悲剧命运的懦夫。他决不是愚昧麻木,"五四"新空气使他和他的弟妹们一样,清楚地认识到封建家庭制度的罪恶、不义以及其必然崩溃的命运,但他与他的弟妹们的根本区别在于,他本身又是这一行将崩溃的家庭制度的产物,他无法摔掉这个包袱,轻装地前进。他整个人是属于这个制度的,他无法想象,自己离开了这种家庭的生活方式将会变得怎样。因此,为了保住自己可怜的生存权利,他只能怯懦地甚至可耻地赖活着。他一次次向恶势力退让,每一次退让都是以牺牲别人(包括他所爱的人)来换取一己的暂时安宁——为此,他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