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的必然性

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的必然性
上传会员: panmeizi
提交日期: 2013-12-11 15:55:43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26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的必然性 (需要:34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8769
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的必然性

[摘要] 由于被逼无奈,水浒英雄们聚义水泊梁山,以“替天行道”为旗帜,上演同统治者进行大规模军事对抗,进而表达出“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社会理想。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最终使水浒英雄们走上了招安的必然之路,造成众英雄命运的历史悲剧。招安是《水浒传》的重要情节之一,它与《水浒》有着不可分割的情缘。金圣叹曾对《水浒》进行了腰斩,使之成了“断尾巴的蜻蜓”(鲁迅语)。但仍然消除不了招安的痕迹。招安又是表现主题的关键。招安导致的悲惨结局,揭示了农民革命的弱点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本质,进一步阐明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必然性。本文从尊重小说作者创作意图的原则出发,按照《水浒传》中聚义——忠义——招安的发展过程,重点解释了受招安的必然原因,以及招安后悲剧结局所揭示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招安  悲剧  必然性
《水浒传》中的“招安”是很令读者瞩目的故事,很多读者把“招安”作为《水浒传》精彩篇章的终结,读到这里,仿佛是《三国演义》读到“陨大星汉丞相归天”;《红楼梦》读到“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从此而后,一回比一回更败人意。似乎中国古典小说作家都不善于写收尾,无法满足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更没有考虑到读者化身为书中的主人公去感受英雄的叱咤风云的情感因素,以至于续写者只好把《水浒传》写剩下的残余好汉送到海外去当国王,给喜爱《水浒传》英雄好汉的读者一些安慰,金圣叹更是直接将《水浒传》腰斩到七十回。千百年来,《水浒传》的“招安”问题引起了很大争议,有的甚至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口诛笔伐,加以鞭挞。那么,我们究竟要如何认识“招安”呢?我认为根据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来看,任何历史问题都不能孤立的来看待,而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历史大环境中去才能客观的、全面的、理智的去拨开层层历史的重雾而揭示其本质。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结义的影响 下一篇论《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