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浅谈梁山起义悲局的历史必然性

浅谈梁山起义悲局的历史必然性
上传会员: panmeizi
提交日期: 2013-12-11 15:07:30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浅谈梁山起义悲局的历史必然性 (需要:24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4012
浅谈梁山起义悲局的历史必然性
摘要:《水浒传》是我国较有影响的历史名著,聚义、忠义、招安是水浒故事三部曲。几百年来,招安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议的焦点,尽管人们对招安梁山英雄的悲剧命运堵胸塞气,感情上难以接受,但却不能不理性地面对历史进行思考。轰轰烈烈的梁山起义最终走向灰飞烟灭,昔日顶天立地的英雄最后只落得个可悲的下场,有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众头领的主观原因,有统治阶级奸诈狡猾的威逼利诱,也有起义军妥协。总之,梁山起义军悲剧的发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本文力图从梁山起义军本身革命的先天发育不良即农民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封建礼教思想的牢笼及其斗争纲领的缺失等方面寻找其悲剧必然发生的根源。
关键词:《水浒传》  悲剧历史必然性  小农思想封建礼教和忠义局限性   斗争纲领和先进理论缺失
《水浒传》是我国的历史名著,它通过对各种人物的艺术塑造,描述了发生在北宋时期的梁山起义发生发展失败的全过程。<<水浒传>>一问世就得以广泛传播,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历代文人墨客对其作了一定的探析研究。人们对施耐庵笔下的梁山英雄形象赞许有加,许多精典故事在民间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广为传诵。然而所有人们对水浒传的结局(即招安之后征讨辽国、平田虎、剿王庆,特别是征完方腊回来后,108名英雄人,有的阵亡,有的离去,有的病故,有的出家,最后只剩下27人回朝庭受封,而有的又被毒死,有的回乡种田打鱼,有的又重新落草为寇的结局)无不扼腕叹息,暗然神伤。《水浒传》作为一部文学巨著,有其形成的特定历史背景,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既有社会现实的真实性,又有作家个人的世界观及其作品的艺术性,它是真实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本文旨在对梁山起义悲局命运发生的根源作一些肤浅的探析,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梁山英雄走向招安,由轰轰烈烈走向烟消云散呢?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浅谈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2 下一篇浅谈王熙凤、林黛玉肖像描写的对比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