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狂人日记》解读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12-11 14:49:00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20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狂人日记》解读 (需要:23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3531 《狂人日记》解读 [摘 要]《狂人日记》是鲁迅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小说以十三节长短不一的日记连缀成篇,刻画了一位觉醒和反抗的狂人形象。狂人尖锐揭示出传统文化“吃人”的本性,以及对仁义道德虚伪性的揭露,热烈呼唤“真的人”——不吃人的人的出现,并呼吁全社会“救救孩子”,昭示着中国历史上现代“人”的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真的人 吃人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的主旨,意在暴露家庭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吃人”。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呐喊:封建主义吃人!呼唤“真的人”出现。《狂人日记》的创作,融入了鲁迅的愤怒、怨恨、不满、和焦虑,体现了他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宣言。 鲁迅的《狂人日记》一方面极为真实的描述了“迫害狂”的征状言行,另一方面又极为巧妙地昭示,小说并不是要表现迫害狂的征状,而是要表述狂人所承载的合乎狂人身份其实是作者自己的东西。鲁迅之所以选择狂人,是因为狂人有显著的“多疑”特征,它暗示着鲁迅“多疑”意识的内核表述。小说是一部以狂人所承载的“多疑”并依据这种意识的特征展开的小说。小说《狂人日记》是鲁迅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痛苦、焦虑的时候而创作的,与《新青年》同仁一起,站在了文学革命的最前沿,向整个封建社会提出了挑战。 以下从四个方面对小说《狂人日记》解读,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引发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发展的美好憧憬。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