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从《儒林外史》透视清代小说的科举制度

从《儒林外史》透视清代小说的科举制度
上传会员: panmeizi
提交日期: 2013-12-11 14:08:29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2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从《儒林外史》透视清代小说的科举制度 (需要:23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3862
从《儒林外史》透视清代小说的科举制度
【内容提要】通过分析《儒林外史》的内容来透视清代小说所反映的科举制度的罪恶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儒林外史》     清代小说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隋唐之际兴起的一项运用考试方式选拔官吏的制度。唐朝以后历代王朝竞相因袭,并多增革损益,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被废止,历时1300余年,且为古代朝鲜、日本等国所仿效。其流韵遗留下来的影响至今仍存,可谓源远流长。      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是历代王朝的顶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科举的初步考试,一个是科举的正式考试。科举的初步考试有三种:童试、岁试、科试。童试,一般又叫“小考”。凡童子开始应初试的时候称做“童生”,再经选拔考试合格就可以称做“秀才”,秀才每年进行一次“岁试”,每三年参加一次“科试”。“科试”是为了推举举人考试资格。接下来就是科举的正式考试,它包括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考中了的称做举人,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按清代的科举制度规定,举人可以到吏部注册,可以取得一定的官职,如县官、县太爷。乡试后的第二年的二月到京城举行会试,考中了的称做进士。会试后,就进行殿试,由皇帝亲自举考,考中了的可以直接做官了。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其方式有一定的格式。在小说中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可见,八股文在当时的重要性。所以,当时的人们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从《伤逝》看鲁迅的婚恋观 下一篇从《声声慢》看李清照的词作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