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
[摘要]:辛弃疾词自始至终而贯穿的主线。笔者试着从渴望明君、为国建功立业而急需施展才华的平台,对昏君奸臣卖国贼的爱国主义是怒骂和讽刺,对沦陷区的人民的怀念和报国无门的矛盾这三个方面来论述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辛弃疾 爱国主义 苟且偏安 醉生梦死
辛弃疾的一生是面对山河破碎,南北分裂的年代。“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梦寐以求抗御外侮,恢复统一的一生。
当辛弃疾22岁的时候,组织了2000人马投入了耿就的义军。不久,耿就被叛徒谋害,辛弃疾怀抱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宏愿来到南方。谁知,从此却中断了沙场杀敌,重见中原父老的机缘。在南方后四十五年的漫长岁月里备受打击,屡被贬斥,几乎有一半的时间罢黜闲居在江西上饶的带湖和铅山的瓢泉,最后饮恨而逝。
“硬语盘空谁来听?”辛弃疾将其南归后所积蓄在胸的一腔全部悲愤倾注进了《稼轩长短句》中。词人写道:“事如芳草春常在,人似浮云影不留。”是的,历史行程倏忽,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壮声英慨”之士虽然已似浮云不留”但他的毕生心血凝结的,焕发着爱国主义异彩的六百多首词章却犹如“芳草春常在”永远为人们所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