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不因争议而缺失——试论蒋光慈的《丽莎的哀怨》

不因争议而缺失——试论蒋光慈的《丽莎的哀怨》
上传会员: yuyarer
提交日期: 2013-12-10 15:00:00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40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不因争议而缺失——试论蒋光慈的《丽莎的哀怨》 (需要:3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4747
不因争议而缺失——试论蒋光慈的《丽莎的哀怨》 

[摘 要]蒋光慈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左联时期(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至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新文学的第二个十年)一位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革命诗人和小说家。他在这一时期里的小说创作和诗歌创作及时适应当时的文学思潮,创作了大量革命文学,为中国新诗界和小说界投进一线新异的光芒。如小说《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和《丽莎的哀怨》等主要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后相当一部分革命知识分子因国民党大屠杀而激起的激愤情绪,被称为“激愤小说”。但《丽莎的哀怨》由于在内容上过份强调了贵族妇女的“哀怨”,产生了不良影响,在艺术上带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早期的某种幼稚病,即公式化、概念化的浪漫蒂克倾向,受到了文坛的批评。《丽莎的哀怨》是一部在当时很有争议的作品,那么,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这部作品时,到底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呢?为此,结合本人的理解,我从蒋光慈的小说创作情况、《丽莎的哀怨》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故事梗概、引起争议的原因和情况、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等方面谈谈我对蒋光慈的《丽莎的哀怨》这部作品的粗浅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蒋光慈  丽莎的哀怨  争议  认识 
一、蒋光慈的大致创作情况及《丽莎的哀怨》的创作背景、故事梗概
1、蒋光慈的大致创作情况
蒋光慈(1901—1931)是左倾准备期和初期创作中成绩颇丰的作家,是左翼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与自身生活同步,是较早的革命文学作家。早在1924年留苏时,他就创作了洋溢着鲜明的社会主义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试论文学的不朽魅力 下一篇试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