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文以载道”之“道” |
 |
上传会员: |
yuyarer |
提交日期: |
2013-12-10 14:50:49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29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文以载道”之“道” (需要:3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6173 论韩愈“文以载道”之“道”
[摘要]古之文人雅士,大都讲“文以载道”,但对于“道”的含义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作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散文大家韩愈,他所颂扬的道不仅指儒家道统中的仁义道德,更重要的是他从儒学世致用的角度出发把儒道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用更具实用价值和时代特征的新“道”来医治和补救千疮百孔的社会,以期迎来另一个盛唐景象的到来。 [关键词]韩愈;文以载道;道;社会现实 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宋代周敦颐第一次明确提出“文以载道”,使这个词成为一个意义固定的概念.古人亦称之为“文以明道”或“文以贯道”,成为古代文人著述的一个重要原则。文以明道的思想,早在战国时《荀子》中已露端倪。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把“道”看作客观事物的规律,又把儒家的圣人看作客观规律的体现者,总理天机万物的枢纽,因此要求文以明道。汉代的扬雄在《大玄·玄莹》、《法言·吾子》等篇中,进一步提出了作者要遵循自然之道的问题,而最好体现自然之道的,他认为是儒家的圣人及其经书,所以又把“明道”与家经、、“征圣”联系起来。这些初步的明道思想,给了后来的刘勰以直接的影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设有原道篇,而且更加明确地论述了文以明道的问题,“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1](P1),强调文是用来阐明道的。唐代古代文运动,为了反对六朝绮靡文风,曾把“文以明道”作为其理论纲领导,主张文道结合。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