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雷雨》、《北京人》中的两个“多余人”

论《雷雨》、《北京人》中的两个“多余人”
上传会员: yuyarer
提交日期: 2013-12-10 14:47:00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27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雷雨》、《北京人》中的两个“多余人” (需要:3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6009
论《雷雨》、《北京人》中的两个“多余人”
[摘  要]《雷雨》和《北京人》是曹禺先生的杰出剧作,在这两部剧中有一类共同的人物形象,那就是以周萍和曾文清为代表的“多余人”形象。本文主要在追溯世界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在角色身份、精神气质、社会承担、生存方式与精神内涵上的异同,从而揭示曹禺先生在剧作中所表达的对人生存与命运的关照。
[关键词]周萍  曾文清  “多余人”
作为中国戏剧史上当之无愧的大师,曹禺自1936年携《雷雨》步入文坛起,便接二连三地以《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杰出作品将中国现代话剧一次又一次地推向了成熟的高峰。这些作品散发着巨大的艺术魅力,使得它们自诞生之日起便饱受关注。本文拟从 “多余人”形象类型这一角度对曹禺戏剧中两个人物周萍与曾文清进行分析,指出二者生存方式与精神内涵上的异同,进而进一步阐释曹禺对人的生存境况的追问与沉思。
一、 “多余人”形象出现的时间及对其它部分文学作品中的出现
    “多余人”是世界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类人物形象,从前我国评论界一直将其视为俄罗斯文学的“特产”,其实不然。“多余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维特的出现,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呼兰河传》的抒情艺术 下一篇论《史记》项羽形象的塑造方法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