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谈意象与意境的表达作用

谈意象与意境的表达作用
上传会员: panmeizi
提交日期: 2013-12-10 13:31:04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29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谈意象与意境的表达作用 (需要:23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3387
谈意象与意境的表达作用

[摘 要] 意象和意境,是诗词写作和阅读中两个重要的术语,可以说,诗词特别是抒情诗词的好不好,关键要看诗词中的意象是否典型,相关意象通过人们的联想,其意境描绘得美不美,即作者所创设的艺术意境美不美。有了一个美好的艺术意境,才能调动作者的想象,才能引导读者进入到一个艺术境界,从而烘托出人物的情怀,或感情其中的某些道理。

[关键词] 意象 意境 艺术境界 烘托

意象是渗透着作者某种情感的物象。追根溯源,意象的概念在《周易》中已初见端倪,书中引用孔子的话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象”指的是《周易》中的卦象,“象”的目的是在于表达难以言明的“意”,即把“意”由抽象而变为形象。可见,象具有象征的价值和意义,从“象”可以窥“意”,“象”是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第一个将“意象”引入文学理论领域的是著名文论家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意思是情感推动着意象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使意象鲜活灵动。清人叶燮对意象审美特征的认识达到了较高的理性层次,在《原诗》内篇下中说:“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诗人之言之!可徵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又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与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与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入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在这里,叶燮认为,意象的审美特征在于不粘连艺术形象,介于可言说与不可言说之间,带有鲜明的个体性和主体性,逻辑思维不贯穿其中,意象是直觉、体验式的艺术至境,具有表情达意叙事的独特功能。叶燮对意象审美特征的认识归纳,是中国古代的最高水平的总结形态。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读《为奴隶的母亲》 下一篇谈网络环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