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女人不是第二性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12-10 09:14:37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33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女人不是第二性 (需要:39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15936 女人不是第二性 ――从严歌苓笔下的女性形象探讨其女性观
[摘 要]:北美新移民作家严歌苓,出国前的创作就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移民”给了严歌苓更为宽阔的文化视野与艺术视野。东西方文化冲突中的两难境况、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及其对西方文化的“认同”都会反映在严歌苓的文学创作中。本文以其近年来的的长篇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中西视域融合后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从对多重苦难的从容响应、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等几方面来探讨她笔下女性身上多样性的特质和精神内涵,并从其多样性的女性形象中来看严歌苓的“第一性”的女性观。 [关键词]:严歌苓 女性形象 女性观
严歌苓的文学创作以作家留学美国、旅居非洲为分界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出国前的作品常常以部队生活、知青故事为主题,多反映中国新时期的人物心态,并善于表现文化转型期由于环境变迁导致人物所特有的复杂性,风格朴实、自然清新。如:《雌性的草地》等。留学初期的创作侧重于移民题材的书写,定居美国之后创作的作品则往往是对故国及自身成长的反思,既表现了华裔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同时也穿插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如《扶桑》、《少女小渔》、《人寰》等。旅居非洲以来,在浸润了西方关于人的价值观和西方文化视角的熏陶后,作家的笔触再次回到故国的范畴,开始了她融合东西文化视域,经过双重文化思考下更为成熟的女性书写。特别是在近期创作中,她将大量的笔墨放在一群焕发生命光彩的女性身上,通过描写她们在大时代背景下,在重重重压下,在苦难命运前最真实、自如的生命状态,体现出一位作家的人性关怀和独特的女性观。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