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简析杜诗的人民性阶段转变

简析杜诗的人民性阶段转变
上传会员: yuyarer
提交日期: 2013-12-09 18:58:04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60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简析杜诗的人民性阶段转变 (需要:3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4957
简析杜诗的人民性阶段转变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杜甫诗中所体现的人民性是一步步加深的,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环境改变人的思想,环境创造人。
关键词 人民性  阶段性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死于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终年五十九岁。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我国唐以前诗歌的集大成者,他诗歌中体现出来的爱国、爱民性是可为世代人民所学习的。
杜甫的一生都在不断流亡之中度过,他在中年以前漫游过吴越齐赵,中年以后流亡于入蜀荆楚,足迹遍布天下,各地区山川的壮丽险绝,雄奇清秀,都给杜甫以美的感受,激发他的情思,使他写出各种不同风格的诗篇。他结合自己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杜甫又不局限于自己的抒愤和牢骚,能结合当时的现实,表现出他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
当时朝廷腐败,昏君无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在《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中写道:“萧条四海内,人少豺虎多。少人慎莫投,多虎信所过。饥有易子食,兽犹畏虎罗。”这首诗写出当时人民的悲惨状况,对所遭剥削情况发出不平之声。后来长安在八年内两度陷落遭受焚毁,杜甫痛心的说:“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打开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下一篇李商隐无题诗艺术成因浅析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