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儒林外史》对士阶层现状与命运的省思

《儒林外史》对士阶层现状与命运的省思
上传会员: yuyarer
提交日期: 2013-12-09 17:35:24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50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儒林外史》对士阶层现状与命运的省思 (需要:6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21174
摘  要

吴敬梓以《儒林外史》这一长篇小说中的波澜壮阔的场景生动反映了前后跨度一个世纪的各类士人的人生遭遇和思想心态,完美演绎了一部十八世纪末知识分子生活史。吴敬梓在其中不断探寻知识分子出路。对一百年间的儒林乃至整个知识分子阶层,作了整个时代的一次认真审视、深刻思考与反思,对儒林人文精神辉煌数千年后的迅速的瓦解和士人人格丧失的缘由,作了认真的审视,不遗余力的重新构建士人精神家园。    本文从分析士人和科举制的关系入手,审视了《儒林外史》中士阶层的命运的现状,在《儒林外史》中发出了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强烈控诉,科举制度不但不能为国家培养人才,甚至成为了禁锢读书人思想的枷锁,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愚昧无知却自视甚高的人物去统治去愚昧广大的黎民百姓,这正是统治者设置八股制度的本意。睿智的吴敬梓不仅在书中淋漓尽致的批判了科举制的种种弊端,同时他也看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是科举制所造成的。
进而分析士阶层所面临困境的原因,程朱理学的兴起导致士阶层的道德扭曲;科举制度的弊端导致士阶层的质量下降。    最后总结了吴敬梓对士子们出路的不断探寻。对八股士的探寻,吴敬梓在《儒林外史 》中通过形象的描绘 ,明确地表示出八股科举不能培养和选拔人才而只能造就庸才一和奴才。《儒林外史》深刻地揭露并无情批判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士子们和整个社会所造成的毒害,几代士人都将宝贵的生命耗费在毫无实际价值的八股文上,只追求功名富贵,失去了自我价值,这些没有真才实学的八股腐儒最终将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被社会所淘汰。对贤士的探寻,《儒林外史》描述了对理想文士的精神状态和品格的追求。然而,结果是理想文士们尽管为作者所推崇,却不是知识分子的真正出路。吴敬梓寄托在市井平民身上的希望过于虚无缥缈而不切实际,而他对相关人物的刻画也不够彻底,他把这些市井平民安排为结束全书的人物,毕竟说明了他经过艰辛的探寻之后,将希望寄托于新的社会力量,这表现出了他与众不同的眼光。在市井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人文精神的回归,从中看到了未来儒林的希望所在。但是,这或许只是吴敬梓“桃花源”式的理想而已,经不起现实的风吹雨打。
最后,作者终于意识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子是没有真正出路的。
关键字:儒林外史;士阶层;困境
                  
目  录
1 绪  论 1
2士阶层与科举制关系的探讨 5
2.1士阶层的产生和发展 5
2.2 科举制的兴衰 6
2.3 士阶层与科举制度的关系 7
3 《儒林外史》对士阶层命运的反思 9
3.1《儒林外史》中士阶层现状分析 9
3.1.1士阶层灵魂禁锢 9
3.1.2士阶层质量下降 11
3.2《儒林外史》对士阶层现状原因的分析 12
3.2.1程朱理学的兴起导致士阶层的道德扭曲 12
3.2.2科举制度的弊端导致士阶层的质量下降 13
4 《儒林外史》对士阶层出路的探寻 16
4.1 对八股士的探寻 16
4.2 对贤士的探寻 17
4.2.1贤人的政治努力—礼乐兵农 18
4.2.2奇人的人格追求—文行出处 19
4.3 对奇士的探寻 20
结  语 22
参考文献 23
致    谢 25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太宗时期宫廷唱和诗评议 下一篇东北方言词汇与多元文化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