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建伦理纲常小析《琵琶记》中蔡伯喈的形象
摘 要:被称为“南戏之祖”的《琵琶记》堪奉为元代教化孝道戏剧的圭臬之作。它讲述的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普通家庭的孝道伦常故事。作者高明在《琵琶记》中一改前人对主人公蔡伯喈“弃亲背妇”形象的认识,塑造了“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力图为蔡伯喈平反,宣扬忠孝节义。然而,当蔡伯喈完全依据伦理纲常准则去尽忠尽孝时,其父母却因为得不到儿子的赡养冻馁而死,使得蔡伯喈落入“不孝”的窘境。蔡伯喈的行为与其孝道愿望的矛盾冲突,究其根本,实际上就是伦理纲常本身的矛盾冲突,即“三纲”与“五常”自身的矛盾冲突。本文欲通过对蔡伯喈形象的分析,使人们了解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了解封建伦理纲常与公众生活之间的矛盾以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矛盾,并揭示出导致主人公“欲孝不能”而酿成“不孝”悲剧的潜在原因。
关键词:蔡伯喈;三纲五常;“全忠”;“全孝”
目 录
前 言…………………………………………………………………………………1
一、蔡伯喈行为的基础——封建伦理纲常 ………………………………………1
二、蔡伯喈行为的表现——欲忠未能忠,欲孝未能孝 …………………………2
结 语…………………………………………………………………………………5
参考文献 ……………………………………………………………………………6
致 谢…………………………………………………………………………………7
注 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