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汉语言文字的三维性特点 |
 |
上传会员: |
yuyarer |
提交日期: |
2013-12-09 14:01:52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54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汉语言文字的三维性特点 (需要:4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5673 摘 要 汉语言文字在世界语言文字中是那样地别具一格,那样地不合群,以致有的学者怀疑它们到底能存在多久。曾经有人认为中国文字正在走向死亡之途,日暮西山,气息奄奄,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列举陕西华县柳子镇出土的陶器上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卫夫人《笔阵图》等大量实例,论证汉字的三维立体性,说明这一特性是二十世纪语言学革命以后重新认识语言生命力的一把金钥匙。 关键词:汉字;三维立体性;生命力 论 文 正 文
汉语言文字在世界语言文字中是那样地别具一格,那样地不合群,以致有的学者怀疑它们到底能存在多久。曾经有人认为中国文字正在走向死亡之途,日暮西山,气息奄奄。例如,前苏联学者伊斯特林六十年代发表了一部名为《文字的产生和发展》的著作。这是一部在前苏联国内外受到广泛注意的学术著作。作者提出的文字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最古老的文字是句意文字,其后是表词文字,再后是音节文字,最后是音素文字。根据这个“普遍规律”,他认为,“拉丁文字群和斯拉夫文字群具有最大的生命力,”而“从长远看,所以不同类型文字中,大概汉字有消失的可能”[1]。这样一种看法,代表了西方学术界部分学者对汉字的看法,也是国内学术界部分学者看法。例如有学者认为:“汉字的发展前途,应该放弃现在这种传统的方块字体,改用世界共同使用的拼音文字。”[2]到底汉语及汉字本身的发展以及与其他语言文字的交互影响会不会导致废弃汉字,走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拼音文字的道路?这个问题实在值得深入探讨和认识。本文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论证汉语言文字区别拼音文字的基本特点,以求对汉语言文字的生命力问题作出一点探索。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