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站在道德尽头的审视——余华小说《兄弟》的社会画面分析 |
 |
上传会员: |
yuyarer |
提交日期: |
2013-11-04 12:17:04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84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站在道德尽头的审视——余华小说《兄弟》的社会画面分析 (需要:4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7033 前 言 2005年8月,沉寂十年之后的余华拿出了他的新作《兄弟》上部,不久,《兄弟》下部也出版发行。该书一上市就出现了商业热销的局面,它以欲望为切入点,以兄弟二人作为连接文革与当今社会两个时期的纽带,正如余华在后记中所写的那样:“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活四十年就经历了。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连接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地天翻地覆,最终他们必须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1]余华这次也出人意料地启用了被他疏远二十多年的“正面强攻”的写法,来表达两个时代的特征,抵达时代的真相。面对自己这部迄今为止篇幅最长的小说,余华毫不掩饰自己的满意,他反复强调“正面强攻”一词:“我第一次正面地去写两个时代,而且是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叙述的内容和强度也增加了,提供的信息也更多了。”[2] 一、“文革”背景下的人物画面 余华出生于1960年,“文革”十年在他的记忆中占据着相当大的篇幅,相当重的分量,他在与王尧对话时说过:“‘文革’的时候,我刚好是经历了童年,包括‘文革’后期经历了整个一个少年时期。‘文革’开始时,我们刚好六岁,已经记事了,慢慢的开始要去了解那些事件了。所以我感觉到,像我们俩,忆我们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就必然是回忆‘文革’。” [3]所以,正如评论界所指出的,“文革”内在的影响着余华的创作,即使他有的作品不是直接写“文革”的,也仿佛有“文革”的影子和气息弥漫其中。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