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孟子》的辩论技巧-----之散文的论辩色彩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09-11 13:50:42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28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孟子》的辩论技巧-----之散文的论辩色彩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论《孟子》的辩论技巧-----之散文的论辩色彩 [摘 要] 本文从对于孟子散文论辩色彩风格的分析入手,主要讨论了孟子散文的五个特点,逐一展开,层层推进,并在笔者的浅析后对于孟子散文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思考。至于更为深刻的理解还有待于以后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孟子 论辩特点 影响 在战国时期诞生了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孟子》。这部作品在很久以后被人们发现并且研究,发现了在这里面蕴藏的巨大思想宝藏。今天本文将重点围绕关于孟子散文的论辩技巧展开讨论研究,着重探讨它的主要特点,并就此延伸出一些笔者自己的思考,从而引发更多读者关于这部洪篇著作的思考。 一、对于孟子的生平简介和关于作品的概述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在理想、授徒与周游列国的经历上与孔子颇有许多相似之处。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列国纷争,刀刃相见,战乱不息,社会风气唯利是图,名利欲望泛滥成灾,道德伦理沦丧殆尽。作为思想家的孟子,在中年后期,怀着忧国忧民和宏图抱负,周游列国,宣扬‘性善’、‘仁政’、‘民贵’、‘内贤外王’的王道思想,欲以此拯救人民和社会,匡扶正义,然而在战乱纷争的乱世,他的学说不被统治者所接受,于是晚年后的“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1)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