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浅析“文革”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自我缺失

浅析“文革”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自我缺失
上传会员: panmeizi
提交日期: 2013-09-11 10:42:08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53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浅析“文革”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自我缺失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浅析“文革”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自我缺失
[摘 要] “文革”时期的文学扮演着“大家”的角色,抒写着清一色的颂歌,本文粗略地从“文革”时期作品的标题、作品内容,作品中人物的塑造,以及作品最后的署名等方面进行整合,揭示作品中“自我”的缺失,即“非我”现象。
[关键词] “文革”  作品  自我  缺失

一、关于作品的标题
“文革”时期大多的作品标题洋溢着一种刚性,一种大气,表明着一种方向,一种共性,隐藏了“自我”,战斗性强,充满着时代特色。如《登高赞》、《铁姑娘之歌》、《延安颂》、《韶山的路》、《红日照安源》、《沸腾的群山》、《闪闪的红星》、《铁马骑士》、《桐柏英雄》、《沸腾的钢城》、《红水河欢歌》、《大雁高飞》、《火红的青春》、《战马奔驰》、《光荣人家》、《铸钢》、《敢为工农塑英姿》、《龙腾虎跃——写在火热的土地上》、《遍地红旗遍地歌》、《“进攻型”选手》、《闪光的道路》、《让思想冲破牢笼》、《让炉火烧得通红》、《青春似火》、《铁旋风》、《金色的朝晖》、《万山红遍》、《奇袭白虎团》、《彩霞万里》等等。这些作品的标题无不透露着一股昂扬之气,没有独抒性灵的痕迹,让人看了之后,仿佛被拉到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疯狂的日子。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对于《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白鹿原》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