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雨果《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运用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09-11 09:57:37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88 |
下载次数: |
0
次 |
论雨果《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运用
【摘要】《巴黎圣母院》该作真实地再现了七月革命前后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广大人民对波旁复辟王朝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憎恨情绪和革命形式,深刻地揭露了宗教和教会的愚妄和黑暗,表达了作者同情下层平民,热爱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斗争精神的思想感情。作品以丰富多变的想象,大胆奇特的构思,夸张怪诞的手法,异乎寻常的人物,惊心动魄的场景,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殊死搏斗的画面,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然而,真正使该作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的,却是作者在小说中第一次成功地运用了“美丑对照原则”来塑造人物形 象。 【关键词】美丑 善恶 黑暗 光明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这就是雨果在1827年《克伦威尔序》中提出的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距《巴黎圣母院》的制作仅有四年,但历来人们都公认《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这一著名“对照”原则的最初最成功的一次实践。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