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伤势》的“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

论《伤势》的“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
上传会员: panmeizi
提交日期: 2013-09-11 09:29:11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70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伤势》的“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论《伤逝》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五四”时期,倡导个性解放,婚姻自由,所以描写反对封建婚姻,争取自由恋爱的小说很多。但作为新小说奠基人的鲁迅却只写了一篇。《伤逝》描写的是一对知识青年的爱情悲剧。小说形式特别,意蕴深厚,不仅在鲁迅小说中,也在当时众多同类题材的小说中独具异彩。由于本文创作背景的特殊性,《伤逝》成为鲁迅研究中不断言说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关于作品的创作意图和人物原型的问题,评论界一直众说纷纭。而我则认为这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鲁迅自己的生活实际有着非同寻常的内在联系,即“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在《伤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伤逝》中的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是基础,是文学创作的来源,任何艺术都来自于生活真实。没有生活真实作基础,一切文学艺术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文学艺术如果脱离了生活真实,靠主观臆想,胡编滥造,就没有了真实性,也就谈不上艺术真实。这就是生活真实的意义。
对鲁迅的研究,王富仁先生曾呼吁:“首先回到鲁迅那里去!”① 因此,对《伤逝》创作意图和原型也应首先回到鲁迅的生活中去,回到鲁迅的创作实际中去。有论者注意到:“在鲁迅的所有作品中,以1925年前后的文字最为沉郁、悲愤,《野草》尤甚。《野草》的大部分文章作于1925年,几乎每月至少一篇,而在8月至11月却是一片空白。恰是在这段时间,他的小说里出现了两篇文字风格和语言情绪皆与其他小说极为不同,却与《野草》极为相似的扩大了的散文——《孤独者》和《伤逝》,它们与《野草》共同构成了鲁迅文字中最具个性的倾诉,体现了鲁迅生命中最真实的部分。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手法 下一篇论《诗经》中的爱情诗20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