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

论《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
上传会员: panmeizi
提交日期: 2013-09-11 09:12:44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62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论《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
一、前言
本论文主要从书生的精神世界来描述具体的形象,尽管现实艰难,命运多舛,但《聊斋》书生们身上传统的文人特色并没有因此消失,他们仍然是儒家传统伦理和道德的信奉者,“孝” 、“悌” 、“仁” 、“义” 、“礼” 、“智” 、“信”等品质在他们身上散发出夺目的光芒。而相较之下,由于时代的限制,书生们在爱情中的光彩则较为微弱,呈现出一种“情”之缺失与遗憾。
二、《聊斋》书生的伦理世界
1、舍“科考”而求孝
在封建社会中,科举考试是决定书生们前途的头等大事,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终南捷径,因此,说参加科考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也并不为过。但是,当科考与事亲产生冲突时,《聊斋》书生们大多都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科考而奉养双亲。《钟生》里的钟生,科考在即,一道士告诉他:“子福命至薄,然今科乡举可望。但荣归后,恐不复见尊堂矣”,钟生潸然泪下,立即决定“不试而归”,当道士提醒他:“若过此已往,一榜亦不可得矣”时,钟生毅然说道:“母死不见,且不可复为人,贵为卿相何加焉?”一句话即可见其情操的高尚。《陈云栖》中的真毓生屡试不第,其母日:“儿但在膝下,率两妇与老身同乐,不愿汝求富贵也”,生于是听从母亲的劝告,终生不再参加科考。
2、舍“功名”而求孝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 下一篇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