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和成就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09-10 16:22:25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67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三国演义》战争的特点和成就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三国演义》的战争给我的启示
最早接触《三国演义》是听袁阔成先生的评书,那时被三国里鲜活、曲折的战争场面所深深吸引。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经典的战例除了给人以艺术享受之外,而且能推敲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据统计,《三国演义》全书写了四十多次战争,但每次战争不论是大的战役还是规模较小的战斗,作者写来都是各具面貌。最突出的是三大战役的描写,三大战役是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此三役直接影响到三国时期的历史进程,在全书的艺术构思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官渡之战 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当时在各诸侯中,袁绍实力是最强的,他的军队人数和粮草都远远多于曹操。袁绍以70万大军进攻官渡,而曹操只有区区7万军队。而且袁绍是粮草充足,曹操粮草匮乏。从表面上看,这是一边倒的战争,曹操完全没有获胜的机会。但曹操的谋士荀攸并不这么认为。荀攸说:“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军俱精锐之士,无不一以当十。但利在急战。若迁延岁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可见这位谋士透过现象看本质:认为虽然袁绍军队人数众多,但曹操的军队战斗强,不足之处是粮草跟不上;所以消弱敌人的粮草优势,是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袁绍派淳于琼去守乌巢,这个人生性好酒。结果被曹操取了乌巢。袁绍不但失去了打持久战的优势,而且军心涣散。被一举击溃。 从官渡之战中,体会到如下内容: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