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三国演义》实用功利性解读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09-10 16:17:51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40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三国演义》实用功利性解读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三国演义》实用功利性解读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三国热”的文化现象,当今社会的人们都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在阅读名著?本文对这种实用功利性的接受心理进行考察,并分析这种接受心理的文化历史背景。 关键词:《三国演义》 功利性 企业管理 视角 一、《三国演义》是一本百科全书 在《三国演义》接受史上,历代读者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接受心理,他们不仅仅把《三国演义》看作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把它看作使用的百科全书,即带着实用功利性的心理去阅读小说本文。正如胡适谈到的“五百年来,无数的失学国民从这部书里得到了无数的常识和智慧,从这部书里学会了看书写信的技能,从这部书里学会了做人与应世的本领。 对《三国演义》的历代读者进行分析发现,读者阅读原著有着以下几个共同的应用视角:历史视角、政治视角、军事视角、文学视角、经济管理视角等。 二、《三国演义》的历史视角 历代读者将《三国演义》看作是一部三国时期历史书籍,从中学到历史常识和智慧。明清学子文人以至朝廷官员将《三国演义》看作是一部历史书籍,“雍正间,札少宗伯因保举人才,引孔明不识马谡事,宪宗皇帝怒其不当以小说入奏,责四十,仍枷示焉”。“少年时的毛泽东一直把《三国演义》当作历史读物”,“在毛泽东晚年的读书生活中,这两部不同题材不同类别的书,他实际上把它当作一部书了”。甚至当代学者易中天也将《三国演义》当作历史来讲。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