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论《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上传会员: AH0de16
提交日期: 2023-02-11 11:39:02
文档分类: 汉语言文学
浏览次数: 9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需要:5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6636
摘要
王实甫所写的西厢结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开创了五折一楔子的元杂剧体制;打破元杂剧一人主唱的形式。这种体制上的创新不仅开拓了元杂剧的体制,也使得结构安排上更加巧妙。从剧情来说,由于《西厢记》是一部多本戏,加上情节的布置巧妙,写得波澜起伏,矛盾冲突相扣。

关键词 结构;特色;情节;波澜;相扣




目录
摘要………………………………………………………………………I
一、开创五折一楔子的杂剧体制………………………………………3
(一)《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 ………………………………………3
(二)突破唯旦或末主唱的方式 ………………………………………3
二、王实甫《西厢记》中“结构美学”的体现………………………4
(一)李渔戏剧结构理论在王西厢中的体现…………………………4
(二)承上启下,心生爱意……………………………………………5
三、结构与人们在审美需求上的契合…………………………………6
(一)迎合大众审美心理………………………………………………6
(二)人物性格转折点…………………………………………………6
(三)丰富的戏剧冲突…………………………………………………7
(四)“有情人终成眷属”………………………………………………7
四、线索的安排与铺垫的运用…………………………………………8
(一)线索安排双线并进………………………………………………8
(二)拉开序幕、做好铺垫……………………………………………8
(三)设置悬念、埋下伏笔……………………………………………9
五、“长亭送别”离别图………………………………………………10
(一)从“情、景、”的角度…………………………………………10
(二)从“曲、词、意”的角度………………………………………10
(三)善用诗词原句或表现手法的化用………………………………11
(四)善于运用民间口语………………………………………………12
(五)全折巧用修辞……………………………………………………12
五、结语…………………………………………………………………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区域文化视野中的现代作家研究.. 下一篇论《三国演义》中的宗教因素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