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浅谈中国与外国文学作品的审美观念不同 ——《最蓝的眼睛》中的他者形象 |
 |
上传会员: |
AH0de16 |
提交日期: |
2023-02-11 03:15:12 |
文档分类: |
汉语言文学 |
浏览次数: |
7 |
下载次数: |
0
次 |
摘要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享誉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是20世纪美国非洲裔黑人作家中最璀璨的一颗巨星。小说以生动丰富的语言通过一个黑人小女孩内心的恐惧与孤独的描述,展现了她对一双蓝眼睛从渴望到幻想以至最后坠入疯狂的悲剧过程,通过佩科拉的悲惨经历控诉了白人的文化殖民罪行。作为美国社会底层的少数族裔,黑人总是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本文试图通过佩科拉一家人的悲惨命运,控诉白人对于黑人的文化殖民。造成了黑人的自我憎恨,自我否定。同时也通过对于努力保持自身黑人身份的麦克蒂尔一家和三个妓女的描述揭示了只有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沃土,黑人才能抵抗强权找到真正的自我和身份。
关键词 文化殖民 扭曲 抵抗强权 歧视
目录 摘要I 一、 作品及背景介绍3 (一) 作品及背景介绍3 1. 背景简介3 2. 表现手法的介绍3 (二) 黑人与本土文化的疏离3 1. 被白人文化熏染的黑人女性3 2. 家庭的冷漠4 3. 沦为文化上的他者4 二、 美国的具体社会背景下的他者问题6 (一) 白人与黑人的地位体现及影响6 1. 白人的地位6 2. 种族的的不认可6 3. 双重文化下的不同价值观6 (二) 霸权文化下的侵略7 1. 启蒙思想的侵蚀7 2. 西方文化霸权在教育中的教化规范作用 7 3. 霸权文化产生的他者形象7 三、 无望的命运9 (一) 分析小说中“他者”形象9 1. 对自我的憎恨9 2. 阶级歧视的表现9 (二) 分析他者形象产生的原因10 1. 种族的压迫和自我解救10 2. 逃离贫困,维持生计10 四、 结束语12 (一) 他者身份的延续12 (二) 总结与分析12 参考文献13 致谢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