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贸易分析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6-01-21 19:40:10 |
文档分类: |
国际贸易 |
浏览次数: |
63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贸易分析 (需要:1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794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贸易分析
绪论:
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目前,在WTO(包含GATT)备案的自由贸易协定以达224个,绝大多数是90年代的产物,仅1995年WTO成立后就增加了100个,且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东亚地区称得上真正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实际上只有1967年8月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五国组建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东盟已从初期的五国扩大到目前的10国。虽然东盟发展的日益成熟,多少填补了东亚经济合作的空白,但其规模和影响力远不及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发起的第一个多边自由贸易区,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其规模涵盖19亿人口、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的贸易额。自贸区启动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之前的9.8%降至0.1%,东盟的六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低到0.6%,四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也逐步降低关税并于2015年实现90%商品零关税的目标。在“零关税”统领下的中国-东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巩固,最直接的领域还是双方的经济贸易往来;伴随着贸易的增加,双方的人员与文化交流也呈持续发展态势;中国-东盟自贸区还大大稳固了双方的政治与安全关系,但中国东盟自贸区依然存在问题和挑战。因此中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存在和发展在东亚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正文: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背景和历史必然性。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生的背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全球多边和双边贸易自由化兴起为背景,伴随着世贸自由化的浪潮、区域性的多边贸易自由化而迅速发展。90年代后,以自由贸易区为目标的区域性协定不断涌现。目前,全球已有240个自由贸易协定,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形成了135个自由贸易区。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框架也陆续建立。例如墨西哥与智利、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等国家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欧盟迄今已与其他国家签订了27项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其中大多数是欧洲国家,其余为中东、拉美国家和南非。同时,欧盟与另外15个国家进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在全球多边与双边贸易自由化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应运而生。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催生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东盟担心中国入世后会对东盟经济产生较大冲击,担心一旦中国入世,中国商品将大量涌入东盟市场,在第三国市场竞争加剧,外国在东盟的投资将大幅下降。2000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第四次中国-东盟国家领导人会议,在这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朱镕基首次提出中国计划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并建议在2003年与日本、韩国一道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入世前后对外经贸战略重大调整的产物,也是中国为摆脱长期游离于区域和次区域贸易集团之外的不利境遇,而在机制性的区域合作方面迈出的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步。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