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与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摘要] 信息不对称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银行为了实现“既为经济增长提供足够的信贷支持,又保持自身稳健运行”的目标,必须解决好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通过详细分析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机制,提出了完善银行内部信贷运行管理机制、运用先进技术工具;创建新型银企关系、设计信贷合约;加强同业沟通,推广银团贷款等具体对策和建议,以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切实防范银行信贷风险。
[关键字] 信贷风险; 防范; 内部信贷; 健全完善
引 言
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在世界普遍存在,在金融领域更为突出,在发展中国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尤为严重。在我国的银行信贷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先是导致巨额不良资产,后来缺乏信息的银行一方实行了严格的信贷配给,又导致出现了所谓的“惜贷”现象。由于国有企业对银行的极大依赖性,在银行主导型融资机制的作用下,形成了国有企业难以清偿的巨额债务和国有银行的大量不良资产。有资料表明,1998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60%,流动资金的90%来自银行贷款,这种垄断性的单一间接融资形式必然使国有企业越来越依赖银行资金的支持,也使我国银行资金配置格局存在严重缺陷。面临金融全球化的挑战,银行体系如何解决好信息不对称问题,从根本上防范信贷风险,既为经济增长提供足够的信贷支持,又保持自身稳健运行,必须解决好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搞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而且对于巩固和增强国内外对中国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的信心,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本文主要阐述了现商业银行存在的一些经济风险 ,通过对信贷风险的层层分析及对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重大影响和损失,从中得到一些警示并加以吸取和总结,以及通过分析和简单介绍,并归结制定出新的改措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我国信贷风险形成中的信息不对称因素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同时,金融业又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我国现在的金融体系相当脆弱,最脆弱的地方是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数量很大,已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针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的问题,经济学界的一般的解释是成因复杂,主要是体制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市场国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少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目前都以年报的形式,不同程度地对外披露信息,但除少数几家上调银行外,其他银行所年信息的内容和质量尚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不完整、编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