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宪法的司法化

论宪法的司法化
上传会员: Mktv1520
提交日期: 2017-11-18 22:42:19
文档分类: 法律专业
浏览次数: 70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宪法的司法化 (需要:36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10204
摘    要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齐玉苓案”作出司法解释引发宪法司法化问题的讨论还没完全结束,2003年5月,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广州被故意伤害致死一案再次引发违宪审查建议。宪法司法化起源于美国,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宪法司法化产生并非偶然,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在我国形成了宪法不能作为裁判直接依据的司法惯例,使宪法神秘化,宪法的频繁变更削弱了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宪政,是我国宪法司法化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宪法 宪法司法化
 
                                  
序 言:宪政的主题是让国家权力特别是立法活动受到某种超越性规范的约束,避免法律实证主义的弊端,使社会正义以及基本人权的理念在现实的制度安排中得以具体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宪法司法化最能体现和落实宪政的精神。迄今为止,中国的法院还没有获得审理宪法诉讼权限,不仅不能审查违宪立法,就连行政机关制定法规和规章的抽象行为是否合宪,是否合法的问题也没有资格作出判断。为了改变宪法的最高效力无从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就直接适用宪法条款审理涉及教育权的诉讼案件的问题,在2001年8月13日在“齐玉苓案”中做出的法释[2000]25号<<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责任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指出“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批复(司法解释)所启动的“宪法司法化”①。这一批复的出台,开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害援引宪法规定进行保护的先例,也是我国宪法司法化好的开端。
然而违宪的事件时有发生,27岁的湖北青年孙志刚今年2月24日受聘于广州达奇服装有限公司。3月17日晚10时,孙志刚因未携带任何证件上街,被执行统一清查任务的天河区公安分局黄村街派出所民警带回询问,随后被作为“三无”人员送至天河区公安分局收容待遣所,后转至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3月18日晚,孙志刚被送往广州市卫生部门负责的收容人员救治站诊治。3月20日,孙志刚被打致死。三位青年法学博士以普通中国公民名义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对《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建议。[1]尤为令人关注的是,孙志刚案并不是偶然的,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收容遣送制度暴露出来的问题的反思。把人们普遍关心的个案公正处理和收容遣送制度改革这二个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将是对宪法贯彻实施极大推动,同时,这也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切实保护人民权益的一项举措,违宪审查制度势在必行。本文不讨论案件的是非曲直,只想围绕其所引发的话题“宪法司法化”谈论一些问题。


目            录
一、宪法司法化的实质……………………………………………………………1
(一)宪法司法化的理论意义……………………………………………………1
(二)宪法司法化的实际意义……………………………………………………2
二、宪法司法化的理由……………………………………………………………2
(一)宪法是部门法,具有法律的属性…………………………………………3
(二)宪法具有可诉性 …………………………………………………………3 
(三)宪法具有制裁性……………………………………………………………4
(四)宪法司法化是世界各国宪政实践的经验总结……………………………4
三、宪法司法化的意义
(一)宪法司法化有利于以法治国目标的实现…………………………………4
(二)宪法司法化有利于树立宪法权威…………………………………………4
(三)宪法司法化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5
(四)宪法司法化有利于对国家权力的规范和制约……………………………5
(五)宪法司法化有利于制止违宪行为的发生…………………………………5
四、我国宪法司法化的障碍
(一)体制上的“困惑”…………………………………………………………5
(二)宪法自身的缺陷……………………………………………………………6
(三)观念上的偏差………………………………………………………………7
五、对我国宪法司法化的设想
(一)必须改变对宪法的认识观念………………………………………………7
(二)司法审查制度可以分几步走………………………………………………8
    参考文献  ……………………………………………………………………10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无罪推定原则 下一篇论消费行为中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