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谈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类型及处罚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4-03-03 09:34:10 |
文档分类: |
法律专业 |
浏览次数: |
51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谈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类型及处罚 (需要:26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6279 谈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类型及处罚
[摘要] 犯罪中止是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未完成形式。我国《刑法》第24条对犯罪中止的概念、类型和处罚有明确的规定。犯罪中止有两种形态,即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这两种形态的犯罪中止的特征都有所不同,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三个特征:时空性、自动性和彻底性;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特征除具备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特征外,还必须具备有效性的特征。犯罪中止从犯罪中止发生的时间范围可分预备中止、实行未终了中止和实行终了中止三种类型,从中止犯中止行为的要求可分消极中止和积极中止对于中止犯。对于中止犯处罚,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关键词] 犯罪中止 形态 类型 处罚 故意犯罪形式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中,因各方面原因而可能停止的各种状态。按其停止时犯罪是否完成为标准,可分为犯罪的完成形态与犯罪的未完成形式。前者,已经完成了犯罪,完全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犯罪的犯罪构成、达到了犯罪的终点,称之为犯罪遂。后者,还未完全完成犯罪,是在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中还未达到终点即停顿下来,虽然具有犯罪的基本特征,但尚不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既遂的标准,因此被称之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未完成形态,根据其完成犯罪的距离远近、停止下来的原因等情况的不同,又可分为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据此,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一种可能的犯罪停止状态。对于犯罪中止在理论上研究和实践中操作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拟对我国刑法中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类型及处罚的问题以浅议。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