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及法律适用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4-03-01 14:52:48 |
文档分类: |
法律专业 |
浏览次数: |
43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及法律适用 (需要:2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文档字数:4592 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及法律适用 [摘要] 我国是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高的国家,连续数年一直居世界首位。交通肇事罪随着经济发展,车辆增多而大量增加,这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如果不加大打击力度就无法扼制严峻的交通肇事犯罪,因此人民群众要求打击交通肇事犯罪,尤其是打击交通肇事逃逸的呼声很高。从有关资料关于交通肇事的调查结果来看,有近40%的交通肇事司机在发生了交通事故以后,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从而导致危害结果的进一步扩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的犯罪行为进行了修改,新增了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的规定,提高了其法定刑的幅度,为司法机关严惩这种犯罪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 [关键词] 交通肇事逃逸 因逃逸致人死亡 逃逸 在交通事故中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况,我国现行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所谓逃逸,即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肇事人的逃逸行为是在交通肇事后所作行为,表现形式是逃逸行为的作为,其实质是逃避抢救义务及责任追究的不作为。肇事人主观心理只能是过失,即是对被害人的死亡抱有侥幸心理,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逃逸行为反映了肇事人较为恶劣主观恶性,后果是使被害人无法得到及时救助,妨害了肇事责任的准确认定,为侦查制造障隘。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