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浅论清朝律与例的关系

浅论清朝律与例的关系
上传会员: 海盗宝贝
提交日期: 2013-06-30 11:44:10
文档分类: 法律专业
浏览次数: 58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浅论清朝律与例的关系 (需要:4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文档字数:7926
浅论清朝律与例的关系
摘   要
律与例是明清时期两种最主要的法律形式,其中律是秦汉以来最正统、最持久的法律形式,我国封建社会中各朝各代都将“律”作为其刑事法典的名称,它具有稳定和概括的特点。而例是在律之外的另一种法律形式,具有详尽、灵活的特点。对于律例关系的问题,并不如某些学者所说:至清朝时,律已是形同虚设,甚至例可“破”律、例可“代”律,。而应是以律为主导,律例并行,即律是国家最根本的规范,例的产生是根据社会的变化以补律之不足,但是“律”、“例”都是国家重要的法律规范,二者同时规定在国家的基本法典之中,同样对现实社会关系起着实际的调节作用。在清朝产生这样一种律例关系的原因除了律例自身特点的影响外,还与清朝“准古酌今”的立法思想和立法者对例的定期修定有关。
关键词:律 例 律例关系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一、律与例的概念及特点 1
(一)律的概念及特点 1
1.律的概念 1
2.律的特点 1
(二)例的概念及特点 3
1.例的概念 3
2.例的特点 3
二、清朝“律例并行、以例辅律”的律例关系 4
三、清朝律例关系的具体体现 4
(一)律例并行 4
(二)依律定例,以例辅律 5
(三)“以例破律”的现象并不普遍 7
四、清朝出现“律例并行,以例辅律”关系的原因 7
(二)清朝“准古酌今”立法思想的影响 7
(二)清朝定期修例对律例关系的影响 8
(三)律例自身特点的影响 8
结  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苏格拉底的守法观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下一篇试析韩非法治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