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人肉搜索”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
 |
上传会员: |
00bym123 |
提交日期: |
2023-04-24 21:42:58 |
文档分类: |
法律专业 |
浏览次数: |
3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人肉搜索”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需要:8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5901
|
目录 论“人肉搜索”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1 (一)概念1 (二) 利与弊1 1、 速度快,消息准确。1 2、 进一步完善社会道德,体现正义2 (一) “爆”的太多2 (二) “网络暴力”的趋势2 (一) 个人隐私权的含义3 (二) “人肉搜索”对个人隐私权的侵害形态3 1、 不作为侵害形态3 2、 作为侵害形态3 (一) 搜集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的合法主题体4 (二) 搜集网络化个人信息的合理目的——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4 (三) 隐私权保护的个人信息的范畴4 [1]《第26次互联网调查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5 [2]王利明.人格权新论.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5 [3]澎兴隆.“人肉搜索”是多数人的暴政? [ j ] .检察风云.2008.(8).5 [4]“人肉搜索”史上最全重大事件总揽.5
论“人肉搜索”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摘 要]互联网中的“人肉搜索”,就是通过互联网中信息的广发传播,利用广大网民的相互传递寻找而制成的强大搜索工具。和所有的软件工具一样,自互联网诞生的“人肉搜索”本来属于自发性质的个人行为,但关键在于使用者的目的和“度”的把握,其作为一把网络上的双刃剑,被成千上万的网民以道德之名举起,并且频频奏效之时,我们有没有想过,下一秒钟,你也许会成为“人肉”的一员,也可能被“人肉”。不可否认,广大网民的最初动力是道德感和良心,其心头只恨固然得到宣泄,但如果他们只是对此事发表议论,那是言论自由的体现,无可非议。而他们却将当事者的个人信息在网上传播,导致被传播者的个人安宁及隐私遭到破坏,那就超越了法律的规定,存在侵犯公民隐私的问题。这已经不仅仅是道德约束的范畴,就需要运用国家法律的介入。 [关键词]人肉搜索 公民隐私权 思想道德建设 法律法治建设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