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法治与人治 |
 |
上传会员: |
panmeizi |
提交日期: |
2013-09-11 14:14:35 |
文档分类: |
法律专业 |
浏览次数: |
46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法治与人治 (需要:1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
论法治与人治 [摘要]: 法治与人治是两种对立的治国方略,两者各有其涵义与特征。由于人治存在的弊端与法治的巨大优越性,现代社会选择法治成为必然。法治具有的局限性,决定了在推行法治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法治;人治; 一:法制的概念 关于法律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的争论,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开始,在经过无数朝代与鲜血的流淌之后, 君主集权终于在我国销声匿迹。在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把法治与民主联系起来的。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制,孙中山先生的丰富而先进的法律思想和宪法构想没有实现,但是却留给我们一笔可以借鉴和吸收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被鲁迅先生称为“拉车前进的好身手”和有学问的革命家的章太炎老先生,有“专以法律为治”的主张,他热烈颂扬和极力称赞我国古代法家的“依法治国”的学说和实践并为辩护。他要求奉法律为经典,“专以法律为治”。他重视法律,但是并不轻视道德,他认为清朝之所以“亡国”。根本原因在“道德沦丧,”在一定意义上说来,他把道德看得比法律重要,于是提出了“知耻”、“重厚”、“耿介”和“必信”的四项道德规范。这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