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社会结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我国群体性事件次数和参与人数均呈上升趋势,参与人员常常达到了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人参与的事件在全国也已屡见不鲜。群体性事件涉及行业越来越多,主体成分也呈多元化。范围已遍及各个省(区)、市、县,涉及城市、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等众多行业和领域。过去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多是农民、企业退休人员、困难人群,现在则是在职和下岗职工、农民、个体业主、复转军人、教师、学生、技术人员、干部等各阶层人员。而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更是涉及方方面面。既有一般性问题,也有特殊性问题;既有经济领域问题,也有社会领域问题;既有历史累积的问题,也有现实中新产生的问题;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影响。这些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了社会稳定形势的复杂性,加大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难度。从性质上来说,当前我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绝大多数都是对权利和权益的诉求,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由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并不是要推翻国家政权和现行社会制度。它的矛头指向一般不是国家、政府,而是针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正的现象及腐败官员,它的产生也是以对党和国家的信赖为基本前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表明了人们权利意识的加强和对政府的信赖。本人利用休息时间对全县群体性事件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调查、走访当事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调查,从而对全县群体性事件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针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犯罪 建议
目 录
一、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和主要特征…………………………………………………1
(一)主要表现形式………………………………………………………………………1
(二)主要特点……………………………………………………………………………1
二、群体性事件的成因……………………………………………………………………2
(一)根本原因……………………………………………………………………………2
(二)直接原因……………………………………………………………………………2
(三)政治因素……………………………………………………………………………2
(二)重要原因……………………………………………………………………………2
(三)体制原因……………………………………………………………………………2
三、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3
四、对策及建议……………………………………………………………………………4
(一)有法可依,依法处置………………………………………………………………4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4
(三)建立机制,形成合力………………………………………………………………4
(四)加强宣传,提高意识………………………………………………………………5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作用………………………………………………5
(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依法办事………………………………………………5
(七)完善制度,增强前瞻性……………………………………………………………5
五、结束语…………………………………………………………………………………5
参考文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