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网络恶搞的法理分析 (2)

网络恶搞的法理分析 (2)
上传会员: ed154e
提交日期: 2023-02-21 20:36:46
文档分类: 法律专业
浏览次数: 1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网络恶搞的法理分析 (2) (需要:98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8889
网络恶搞的法理分析
[摘 要]网络恶搞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剂调味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但随着更多恶搞作品的出现,公众对恶搞的法律边界越来越模糊。恶搞可以说是国家对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可以让人们充分享受法律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但同时也要保障不能损害国家集体以及第三人的利益,否则有可能会因此侵犯他人民事权利。
 [关键词] 网络恶搞 网络实名 侵权形式 侵权责任
目录
[关键词] 网络恶搞 网络实名 侵权形式 侵权责任1
一、网络恶搞的含义及产生原因2
(一)网络恶搞的含义2
1、从性质上看2
2、从定义上看2
(二)网络恶搞的产生原因2
1、大环境是网络恶搞形成的“土壤”2
2、社会热点是网络恶搞发展的基础3
3、受众是网络恶搞的最大动力3
4、心理满足是网络恶搞的根本原因3
二、网络恶搞的表现形式4
(一)网络视频恶搞4
(二)网络图片恶搞4
(三)网络文字恶搞5
(四)网络音乐或声音恶搞5
(五)网络游戏恶搞5
三、网络恶搞的侵权行为的法律分析5
(一)恶搞行为对人格进行了侵害5
1、网络恶搞侵害了公民和法人的姓名权6
2、网络恶搞侵害了名称权6
3、网络恶搞侵害了肖像权6
4、网络恶搞侵害了名誉权7
5、网络恶搞侵害了隐私权7
(二)网络恶搞对于财产权的侵害7
四、我国民法对于网络恶搞行为的规定缺失7
(一)认定侵权行为的标准规定过高7
(二)举证责任划分不利于保护受害人权益8
(三)网络立法的不完善8
五、法律上对于网络恶搞行为的建议8
(一)在侵权认定上采用过错推定8
(二)采用网络实名制9
(三)放宽网络恶搞所引发的民事侵权构成标准9
参考文献10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我国司法独立的困境与路径 下一篇析婚前财产公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