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论我国流动人口犯罪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 |
 |
上传会员: |
Qingqingmei008 |
提交日期: |
2023-02-21 12:10:52 |
文档分类: |
法律专业 |
浏览次数: |
3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论我国流动人口犯罪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 (需要:5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7906
|
摘要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入,我国人口流动也随之加速,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犯罪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各种社会矛盾和弊端的综合症,我们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给予了极大关注。如何预防流动人口犯罪,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现有的在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中的实践经验,运用刑法学、犯罪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论和学习方法,从流动人口犯罪的特征、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以及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措施几个角度来探讨流动人口犯罪,寻求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措施,为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犯罪提供一些建议和对策,以期改善社会环境和风气来保障流动人口流入地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关键词 流动人口犯罪 成因 预防措施
目录 摘要I 一、流动人口的概念3 (一)流动人口的概念3 二、流动人口犯罪的特征1 (一)流动人口犯罪的行为特征1 1.犯罪活动的侵财性1 2.犯罪活动的暴力性1 (二)组织特征1 (三)主体特征1 1.犯罪主体的复杂化1 2.犯罪主体的低龄化发展相对突出2 三、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3 (一)以侵犯财产类犯罪为主,盗窃犯罪高居榜首3 (二)流动人口的流动属性决定了其犯罪目标的随机性和盲目性3 (三)团伙犯罪多,并呈现多罪种犯罪团伙的发展趋势4 (四)外来犯罪人员年龄在18岁至35岁之间呈现高峰4 (五)作案的案件类型以及手段,地域性较为明显4 四、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6 (一)社会原因6 (二)经济原因6 1.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使流动人口的相对剥夺感增强6 2.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不同步导致城镇化水平严重不足6 (三)文化原因7 (四)主体原因7 五、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措施8 (一)社会预防8 (二)主体预防8 (三)法律预防9 1.调整刑事政策加强刑事防控9 2.加强治安防控提高社会防控能力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