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
文档题目: |
完善我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法 |
 |
上传会员: |
ianduod2 |
提交日期: |
2023-02-20 03:16:23 |
文档分类: |
法律专业 |
浏览次数: |
0 |
下载次数: |
0
次 |
|
|
下载地址: |
完善我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法 (需要:5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
下载提示: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
文档介绍: |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
文档字数: |
9396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国内屡屡出现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发生了各类违法案件。我国刑法正在逐步加大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力度,在《刑法修正案(七)》中首次确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又在之后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九)》中对其进行了修改与完善,公民的个人信息得到更广泛的保护。但是目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司法适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诸如个人信息的含义不明确、相关概念和入罪情节标准模糊、主体范围具有局限性、入罪行为方式单一的问题,需要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文章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在适当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何完善的建议,包括明晰个人信息含义、明确“国家有关规定”的界定、明确“情节严重”的评定标准、扩大主体保护范围以及适当增加入罪行为方式。 关键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明确概念;情节严重;入罪行为方式;保护范围
目 录
摘要I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我国的立法进程1 (一)首次引入并正式确立1 1.犯罪主体范围的局限性1 2.犯罪对象范围的局限性2 (二)《刑法修正案(九)》的修改与完善2 1.扩大了犯罪主体的范围2 2.去掉了“非法提供”的“非法”二字3 3.细化了犯罪法定刑的量刑规定3 二、我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存在的立法问题4 (一)个人信息的含义不明4 (二)缺乏保护个人信息的专门立法4 (三)个人信息主体保护意识淡薄4 (四)主体保护范围仍需扩大5 (五)入罪行为方式的局限性5 (六)个人信息保护行政立法存在的问题6 三、对完善我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法的建议7 (一)明晰个人信息的含义7 (二)明确“国家有关规定”的界定7 (三)推动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建设8 (四)扩大主体的保护范围8 (五)增加入罪行为方式8 四、结论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