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严打政策是在社会转型犯罪剧增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实施的,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但其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和运动式运作方式,确实存在消极的一面。“严打”,即依法从快从重的严厉打击某一类或者某几类犯罪,这种刑事政策是依据中国现实状况所制定出来,充满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强调了牺牲个体权益以维护大众权益。在严打开展期间,社会治安迅速地变好,犯罪数量减少,这使得严打能够在短时期内取得政府和人民想要安定环境的愿景得以实现,但是严打的这种威慑力在短时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却也是制造了很多的隐含。由于严打,一些不是犯罪的行为被当做犯罪来对待,本来应该从轻处罚的行为却从重处罚,或者说超出法律规定的标准进行处罚。着对于那些因为严打而接受刑罚“犯罪者”以及这些“犯罪者”的家属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造成了人民对政府仇恨的负面效果。
从严从快严厉打击影响人民生活的刑事犯罪行为则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安定生活环境的需求,使得人民重新信赖政府,也使党重新树立新的良好形象。针对现今运动式执法的“严打”刑事政策,倡导应该将其转变成为一种执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严打” 罪刑法定 执法长效机制
目录
摘要.............................................................1
一、严打的定义……………………………………………………………………2
二、严打的发展重要意义性………………………………………………………3
(一)严打的来源……………………………………………………………3
(二)历史上的三次严打……………………………………………………3
(三)现今严打的作用………………………………………………………4
三、严打的利弊分析………………………………………………………………6
(一)对历史上三次全国范围内严打的分析………………………………6
(二)对现今专项严打的分析………………………………………………7
(三)基于罪刑法定原则对严打的分析……………………………………7
四、对于严打在我国未来的思考…………………………………………………9
(一)严打在历史上存在的合理性……………………………………………9
(二)严打政策的不合理之处………………………………………………10
五、严打应转变的方向…………………………………………………………12
六、参考文献………………………………………………………………………14
七、致谢……………………………………………………………………………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