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仿真电话模型的设计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通信为主体的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语音压缩和实时传输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在ip网上传输语音数据变得不再困难,ip 网络电话成功进入电信领域。本论文综述了IP 电话的概念、发展过程和现状,针对传统电话的不及时、不便利,采用了Internet和全球IP互连的环境,提供比传统业务更多、更好的服务。网络电话可以在IP网络上便宜的传送语音、传真、视频、和数据等业务,如统一消息、虚拟电话、虚拟语音、传真邮箱、查号业务、Internet呼叫中心、Internet呼叫管理、电视会议、电子商务、传真存储转发和各种信息的存储转发等。应用语音编码、回声消除、语音抖动处理等技术实现了由IP 网络传送语音的目的。具有能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 internet 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的特点。其中,基于IP网络的语音通讯方式为人们的远距离交流提供了一种价格低廉的途径,结束了传统领域中电流交换方式一统天下的局面。网络电话可以在IP网络上便宜的传送语音、传真、视频、和数据等业务,如统一消息、虚拟电话、虚拟语音、传真邮箱、查号业务、Internet呼叫中心、Internet呼叫管理、电视会议、电子商务、传真存储转发和各种信息的存储转发等。
关键词: 网络IP 网络结构 关键技术 发展趋势 网络方案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IP电话的发展过程,标准及发展现状…………………3
1.1 IP电话的发展过程…………………………………………………………………..3
1.1.1 PC 到 PC…………………………………………………………………………..3
1.1.2 PC 到电话………………………………………………………………………….3
1.1.3电话到电话…………………………………………………………………………4
1.1.4 BS─BS阶段:出现移动IP网络电话…………………………………………...5
1.2 IP电话的标准……………………………………………………………………….5
1.3 IP电话的发展现状………………………………………………………………….7
第二章 网络仿真电话软件实现的原理及技术………………8
2.1 IP电话原理……………………………………………………………………………8
2.2 IP电话的关键技术……………………………………………………………………8
2.2.1 话音编码技术……………………………………………………………………….8
2.2.2 回声消除技术………………………………………………………………………..9
2.2.3 静噪抑制技术……………………………………………………………………….9
2.2.4 话音抖动处理……………………………………………………………………….10
2.2.5 话音优先技术………………………………………………………………………10
2.2.6 IP包分割技术………………………………………………………………………..10
2.2.7 VOIP前向纠错技术………………………………………………………………….10
第三章 TCP/IP协议的基本原理………………………………12
3.1 TCP/IP整体构架概述……………………………………………………..12
3.2 TCP/IP中的协议都具备什么样的功能…………………………………..12
3.2.1 IP网际协议………………………………………………………………12
3.2.2 TCP传输控制协议………………………………………………………13
3.2.3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13
第四章 用户模型仿真软件的整体设计……………………….14
4.1 总体设计…………………………………………………………………..14
4.2 功能模块划分……………………………………………………………..15
4.2.1 用户模块…………………………………………………………………15
4.2.2 文字聊天模块……………………………………………………………18
4.2.3 语音模块…………………………………………………………………23
第五章 网络仿真电话软件的功能及界面设计……………….25
5.1 用户界面…………………………………………………………………..25
5.2 文字聊天界面……………………………………………………………..26
5.3 语音通话界面……………………………………………………………..26
第六章 软件测试及调试……………………………………….28
6.1 软件测试概念…………………………………………………………….28
6.2 软件调试………………………………………………………………….28
6.2.1 用户界面模块…………………………………………………………..28
6.2.2 文字聊天模块…………………………………………………………..28
6.2.3 语音聊天模块…………………………………………………………..29
结论……………………………………………………………..29
参考文献…………………………………………………………30
致谢………………………………………………………………31
附录………………………………………………………………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