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试论记者隐性采访的法律意识和行为规范

试论记者隐性采访的法律意识和行为规范
上传会员: Mktv1520
提交日期: 2021-09-19 10:42:52
文档分类: 新闻学专业
浏览次数: 30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试论记者隐性采访的法律意识和行为规范 (需要:45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8153
XCLW38383  试论记者隐性采访的法律意识和行为规范
摘要
目的:目的用于平时隐性采访,其范围主要体现在舆论监督和非正面报道上,目的是获得带机采访获取不到的内容。
方法:罗列使用智能手机、智能眼镜、排插、机顶盒式隐性摄录机进行隐性采访的优缺点。
结果:通过两条自己拍摄的隐性采访案例,分析缺点和不足,以及改进的地方。
结论:如何挑选适合的器材、如何锻炼自身临场应变能力,如何挖出事情的真相,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如何去维护所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何提高新闻单位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隐性采访;社会效益;记者



目录

绪论 1
一、 什么是隐性采访? 2
二、 隐性采访有哪些类型? 3
(一) 介入式 3
(二) 非介入式 3
三、 哪些情况需要隐性采访? 4
四、 隐性采访和带机采访的区别? 5
五、 隐性采访需要的拍摄器材及其优缺点 6
(一) 智能手机 6
1. 突发情况较多 6
2. 容易发热 6
3. 续航能力不佳 6
4. 容易死机 6
5. 容易引起被采访对象的戒备心 6
(二) 智能眼镜 7
1. 拍摄视频分辨率不高 7
2. 存储空间小 7
3. 续航能力差 7
(三) 排插、机顶盒式隐性摄录机 7
1. 便携性差 8
2. 来源无法保证、可靠性差 8
六、 如何维护合法权益 9
(一) 记者、被采访对象 9
1.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9
2. 神态放松 9
3. 后期成片 9
4. 保护自己 9
(二) 新闻单位 9
七、 如何通过隐性采访,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11
(一) 学会沟通 11
(二) 眼光不能仅限于现存的现象 11
(三) 以人民为中心,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11
八、 结合自身,找出以往隐性采访的漏洞 12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论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特点与治.. 下一篇官方媒体微博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