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会员中心

文档题目:

论隐性采访中的公众隐私权

论隐性采访中的公众隐私权
上传会员: Qianduoduo1820
提交日期: 2022-07-21 09:52:59
文档分类: 广播电视编导
浏览次数: 6
下载次数: 0
下载地址: 点击标题下载 论隐性采访中的公众隐私权 (需要:30 积分)  如何获取积分?
下载提示: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右键另存为下载,或用浏览器下载。不退出登录1小时内重复下载不扣积分。
文档介绍: 以下为文档部分内容,全文可通过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获取。也可加管理员微信/QQ:17304545代下载。
文档字数: 6418
摘要
新闻的本质就是探究事情的真相,但是有些事情的真相正常情况下是无法通过正常的新闻手段获取的,因此隐性采访成了获取这些事情真相的必要手段。虽然隐性采访可以解决目前的采访事情真相的目的,但是被采访者的隐私权相应的收到侵犯,这就是目前获取新闻真相中最大的矛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媒体手段应运而生,微博、微信朋友圈、短视频等等自媒体手段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些信息发布渠道很难保证信息的客观性,极大可能性出现片面误解,造成对新闻当事人的二次伤害,侵犯他人的隐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自己的隐私保护问题。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他们工作的目的就是在第一时间告诉公众事情的真相,通过自己的采访确认事情的真相。但是更多的人会阻止新闻记者采访的进程,或者人为的制造事件假象,无法保证事情的真实可靠性。隐性采访就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是更好了解事件的手段。但是隐性采访使用不当就会造成相反的作用,不仅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权,更会误导公众。因此新闻工作者在使用隐性采访时,要最大限度的还原事情的真相,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在合法的情况下进行采访活动。
关键词:隐性采访;隐私权;措施    

目录
绪论 1
一、相关概念概述 2
(一)隐性采访的概念 2
(二)隐性采访的特征 2
(三)隐私权的概念 3
(四)隐私权的特征 4
二、隐性采访如何侵害公民的隐私权 4
(一)窥视与窃听 4
(二) 偷录与偷拍 4
(三) 私拆他人信件 4
三、如何保护隐性采访过程中的公众隐私权 5
(一) 从国家方面来讲 5
(二) 从记者方面来讲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8


(本文由word文档网(www.wordocx.com)会员上传,如需要全文请注册成本站会员下载)

热门文档下载

相关文档下载

上一篇电视选秀节目在我国本土化演变研..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综艺节目文化传播浅谈

相关栏目

最新文档下载

推荐文档下载